凯发K8线上手机登录下载网址手工毯制作技艺“守”艺人魏海明:彩线穿经纬 匠心织锦
发布时间:2024-10-13 03:25:54

  凯发K8线上手机登录下载网址手工毯制作技艺“守”艺人魏海明:彩线穿经纬 匠心织锦绣绘图、配色、染纱、上经、打结、平毯、凯发K8最新官方app下载洗毯、投剪、修整……从原料到成品,一张手工制作的羊毛地毯在历经14道工序后,呈现出“花似浮雕面如锦缎”的效果,兼具生活的实用和艺术的美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传承人,今年59岁的魏海明始终坚持传承老手艺。在他看来,每一块地毯凝结的不仅仅是美好的图案,更是手艺人的用心。

  中卫是宁夏手工地毯主要的生产传承之地,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卫就生产地毯,并闻名遐迩,是中国生产地毯的故乡之一。

  走进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2.7米高的铁机梁下,织工们目光灼灼,左手右手快速翻飞,只见她们左手手指拽着羊毛线,右手拿着割线刀,双手食指、中指、拇指默契配合,飞快地穿绳系扣,每次系一个扣割线刀就会落下,将羊毛线割断。只见数十种不同颜色的羊毛线,在织工们熟练地编织下,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等到一行羊毛线拴完,再将多余出来的羊毛线剪掉,然后紧接着用耙子沿着经线棉绳将拴好的羊毛线砸实,经线和纬线交织,一块精美的地毯在织工们灵活的手指下慢慢成形。

  “我们手工地毯的制作工艺,是沿用古代留下来的方法。”魏海明说。“别看一块块地毯不大,织毯工序极其繁杂,10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有2-3人,甚至更多的人为之倾注心血。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如果稍有马虎哪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影响整块地毯最终的效果。做成这样一块完整、美观、色泽艳丽的地毯,少则需要两到三个月。尤其是看到最初的滩羊毛在一个个织工师傅的手中,最终变成一张工艺考究、品质上乘的手工地毯时,那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

  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的手工地毯选用的主要原料是绒度高、纤维细、有弹性、光泽度好的宁夏滩羊羊毛,采用天然植物染色,在传统手工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剪花等装饰工艺手法,用上百种传统图案配以各种边饰,使整块地毯显得富丽堂皇,高贵典雅。也正是这些拥有手工地毯技艺的手艺人,通过他们这种吃苦耐劳、耐心细致,才使得传统织毯工艺得以保存、凯发K8最新官方app下载传承和发展。

  魏海明1965年出生于中卫市迎水桥镇。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地毯厂。当时的魏海明只有十七八岁,织地毯在那时的他看来,就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就可以。虽然普通,但他做起来却十分认真,手艺从头学,师傅手把手教,从编织的基本功练起。魏海明很能吃苦,染线、配色、织毯、平毯、洗毯、绘图、剪花……很多重要的工序,他都深入学习和实践。凭着对编织地毯的热情,魏海明从一个普通的地毯工逐步成长为技能超群的“织毯匠”。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工业的进步让手工地毯制作这项老手艺慢慢走入低谷,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2009年,魏海明所在的地毯厂进行改制。于是,魏海明便注册了宁夏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他将大量流失能够编织手工地毯的技师请了回来,坚守在地毯行业,开始自己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地毯。2021年5月,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被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1月,魏海明被认定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艺,〈宁夏手工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3月,公司被认定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宁夏唯一上榜企业。

  多年来,魏海明精心授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徒弟,并带动了当地就业。“截至目前,公司参与区、市、县累计培训学员近80人次,呈现出‘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目前,公司带动从业人员260人左右。”魏海明说。同时,为更好地传承技艺带动乡村振兴,魏海明还把农村妇女组织起来,由传承人集中培训,带领她们脱贫致富。尤其是农村妇女农忙时搞农业,农闲时从事地毯编织,使农业、副业两不误,已累计吸纳168名农民群众就业,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中卫市本地畜牧业发展空间大,羊毛资源丰富,为滩羊毛的产业化深加工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对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仿古地毯、挂毯,到沙发坐垫、小车坐垫等,我们都能生产。”魏海明说。近年来,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以“创意、创新、创造”为引领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产品。在保留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绘图、配色等工艺,将民族、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目前,公司产品除了满足宁夏本地市场外,90%销往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

  “手工毯织造虽然又苦又累,但先辈传下来的技艺不能丢掉,我们将以匠人精神,继续传承创新技艺。”谈到发展,魏海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