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旗舰厅ag一路艰辛 一路繁花“宁夏的非遗保护,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候还没有非遗这个概念。”靳宗伟口中所说的宁夏最早的非遗保护项目,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间集成宁夏卷》的调查和编纂。之后,2003年,靳宗伟参与申报了宁夏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如今,他成为自治区第五批非遗项目的评审,可以说,靳宗伟亲眼目睹了宁夏的非遗保护工作从起步到如今的全过程。他说,宁夏的非遗一路走来,道阻且长,却也一路繁花。
前段时间,靳宗伟以评审专家身份参与宁夏第五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评审,说到宁夏的非遗保护,他想起宁夏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情景,当时宁夏的花儿就是其中一项。
“我们最初申报花儿项目的时候,那种困难真不是一两句线年,宁夏开始进行花儿项目的申报时,靳宗伟兴致勃勃地写材料,准备答辩,但相邻省份却回了一句:“花儿就是我们的,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宁夏花儿就是一个分支,报的时候我们把你们捎带上就行了。”
“当时申请‘宁夏花儿’这个项目的时候,许多学者都不认同。”靳宗伟说,花儿有多种类型,相较其他省份的申报条件,宁夏的花儿有一个明显的弱势,就是没有较大规模的花儿会。比如,甘肃有二郎山花儿会,青海有凤凰山花儿会等。“上了两次专家论证会,多次答辩,但专家还是纷纷摇头。”
花儿申遗成功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4年成立。2007年开始,宁夏实施非遗保护“绿芽计划”,靳宗伟说,这个计划的实施,也跟花儿申遗成功密不可分。
在花儿申遗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宁夏的花儿相较于其他省份,是不张扬的,比较静态的,而宁夏其他的非遗项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对于非遗传承来说,这并非好事。
非遗项目有几个特点,一是有价值,与民众关系密切;二是有传承关系;三是濒危,所以像宁夏花儿才会成为非遗项目。“就是想让咱们的非遗项目‘张扬’起来,人们才会关注,也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靳宗伟说,基于此,“绿芽计划”顺势而生。
靳宗伟说,当初在花儿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和当地的文化部门,以及村委会三方合作,在村子里以传承人为中心,成立传承保护点,组织村民学习、传承。但实施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花儿因为有一些言情的唱词,所以刚开始他们组织村民在村委会唱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去。了解原因后,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组织大家去学校操场等大一点的开放场地去,一下子人就多起来了。
靳宗伟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宁夏做过普查,当时唱花儿的人数是5000人左右,到了2003年,这个数字骤减为不到2500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宁夏花儿很可能消亡。
没有捷径可寻,继续调查、比较……可喜的是,最终在第三次专家会上,大家说服了在场的评审专家:相较其他省份的花儿,宁夏花儿的传播方式不是固定的,而是散状传播,同时,旋律风格也不一样,相较于其他省份高亢的旋律来说,宁夏花儿旋律落差小,更讲究叙事。最终,宁夏花儿入选国家非遗项目,而且有了名字——“六盘山花儿”。
靳宗伟说,从上世纪80年代就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宁夏花儿的宁夏音乐人刘同生,得知花儿入选后,激动万分。靳宗伟说,宁夏许多非遗项目的申报其实和“六盘山花儿”的申遗一样,都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
入选本批非遗项目的编结技艺传承人魏明慧,今年5月份在苏州,参加了由宁夏文化和旅游厅联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传统工艺+岩画”研修班。她说自己在这次研修中学到了很多,眼界也开阔了很多。
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与非遗处调研员万亚平说,这个研修班将传统的岩画与现代创意结合,遴选了我区50名具有地域特色的剪纸、刺绣、编织、雕刻等市场认可度高的传统工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创营销企业设计师和岩画专业研究人员参加培训。
在非遗保护基础工作上,这些年来,宁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档案数据库,目前,区、市、县三级保护传承网络基本形成;并且树立了多元融合发展理念,拓宽非遗传承传播空间,推动非遗进商圈、进景区、进校园、进村扶贫。
对于靳宗伟而言,他的关注点,是非遗成果的转化。这几天,他往返于银川和固原之间,排练花儿剧《王洛宾的故事》,将花儿搬上舞台,是他们成果转化的一个尝试。靳宗伟说,目前宁夏的非遗之路,让人期待,但还是需要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来将非遗项目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并进行成果转化。这样,非遗保护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记者刘旭卓)